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区别(盗窃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案例)
抢夺罪和盗窃罪区分
抢夺罪和盗窃罪区分如下:
1、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盗窃罪抢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利,不要求使用暴力。抢劫罪不止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表现为压制反抗,强行取财;
3、抢夺罪盗窃罪有数额要求,抢劫罪没有数额限制;
4、抢劫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盗窃罪和抢夺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抢夺和盗窃的区别
两者几乎没有区别,两者本质上都属于非法获得别人财物的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一)抢劫罪的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抢夺罪和盗窃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二)抢劫罪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而抢夺罪和盗窃罪没有。(三)抢劫罪和抢夺罪犯罪时为公开的,而盗窃罪为秘密窃取。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与盗窃罪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就是两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都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且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两罪所侵害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抢夺罪的客观方面是采取公然夺取的方式。所谓公然夺取是指犯罪嫌疑人当着财物管理人的面,公开夺走其财物,并且这种公然夺取没有采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否则将构成抢劫罪。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即犯罪嫌疑人用自以为不会被财物控制人发觉的手段窃走财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盗窃与抢夺的界限
法律主观:
盗窃罪与抢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的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而且盗窃罪与抢夺罪另一不同点就是盗窃罪是秘密窃取,而抢夺罪是公然夺取没有采用暴力或暴威胁。
抢劫与盗窃罪有什么区别.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
1、最本质区别就在于客观方面行为的隐蔽性和公然性。
2、两者的关键区别就是,是否当面使用暴力或威胁。如:在大街、楼道,公开抢夺挂包就是抢劫罪。如果在车站、饭店,在人不注意时,拎包的人。就是盗窃罪。
3、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对财产所有人当场使用暴力或威胁,而占有他人财物的。而盗窃罪是指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主观上,犯罪表现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犯罪。在赌博活动中,如果犯罪人仅抢回被盗、诈骗、遗失的财产,不具有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是指盗窃大量公私财物,或者反复盗窃、盗窃、持械盗窃、拾取公私财物造成损害的行为。
盗窃罪的客体是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所有权一般是指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盗窃案件适用具体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盗窃违禁品的,按照下列罪名处罚:不算在内的,违禁品或者非法占有的财物应根据情节轻重被盗。它也构成盗窃罪。”
参考资料:抢劫罪-百度百科盗窃罪-百度百科
1、抢劫罪和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中最常见的罪名。这类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受害人的财产权。北京大成(太原)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刀笔律刑事辩护团队)在侵犯财产犯罪辩护上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独到的辩护技巧。
一、罪名简介
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盗窃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抢夺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介于盗窃罪与
抢劫
罪之间的一种
犯罪
形态,是中国刑法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中的一项
罪名
。
抢劫罪
(
刑法第
263
条
)
,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二、
罪名之间联系与区别
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
都是侵犯财产的犯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刑法第五章规定的常见罪名。
不同的是:
1、
诈骗罪是通过欺诈使当事人陷入错误认识,“自愿”处分自己财产,其他犯罪则是完全违背当事人意志取得财物;
2、
是否公然取财,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公然违背受害人意志,取得财物的,是抢夺罪。目前还有另外一种观点,即公然取财不是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关键,区分两罪,因以是否存在足以造成伤害的危险为标准,如果取财行为有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危险,因以抢夺罪论处。
3、
暴力行为是否达到足以压迫当事人反抗的程度,是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键。
三、转化问题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即抢劫罪
)
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