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决定将公款给个人使用的行为如何处理?
挪用公款罪怎么辩护(一)“归个人使用”的全面解读
1、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2、(一)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这是较轻的一种挪用行为。
3、法律分析:(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二)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三)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上述非法活动、营利活动以外的用途,并且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4、挪用公款罪的三种认定情形(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5、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本挪用公款罪的成立没有数额和时间限制。这是否意味着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数额大小,挪用公款归个人用于非法活动都是犯罪?一种观点认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和非法活动在立法中没有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
1、挪用公款后,为私利以个人名义将挪用的公款给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使用的,应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第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或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等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3、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谋取个人利益,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第三条 本解释施行后,我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的有关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4、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5、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这里所说的非法活动是指挪用公款供个人或他人进行走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公司告员工挪用公款
普通用人单位员工犯挪用资金罪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还可以要求员工返还资金并且赔偿损失。
法律主观:挪用公款的,公司处理如下: 挪用公款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挪用公款的,公司应该立即报警,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企业发现财务人员有挪用资金的行为时,是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认为构成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
如果为进行非法活动,而挪用本单位资金金额在5000到20000元以上的,那么公安机关就可以进行立案追诉,行为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处罚有哪些
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如果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法律分析: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并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归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