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婚后父母给的钱又还给父母算财产转移吗
女性小张因婚姻破裂,与前夫离婚后,根据家庭分配规定给予父母一定金额的补偿。她想知道这笔钱是否属于财产转移,需要依据哪些法律进行处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读完文章您将能了解相关知识,以便正确处理类似情况。
原因:
离婚后,家务负担、资产分配等问题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地方。对于一些涉及财产分配的纠纷,离婚双方可能通过家庭协议或财产调解和解决。但是,在离婚的财产分割行为中,如果涉及到父母作为参与方,离婚者会因为父母依然拥有财产权而产生疑问,如何分割?
问题解决方式:
离婚财产分割中存在涉及父母财产的情况,需要结合我国婚姻法、财产权法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婚姻法规定夫妻因感情不和、性格不合等原因,可以协议离婚或者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离婚财产分割方面,婚姻法规定财产分割应当基于公平、合理原则,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应当协商一致分割,并应当考虑到家庭成员各自的财产来源、贡献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但《婚姻法》对父母的财产权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小张所提的问题,如果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到父母的财产,其给予的补偿款属于夫妻财产,在分割时需考虑夫妻共同财产的总体性,应当分配到夫妻共同财产当中,而不是归还给父母。当然,如果父母能够明确书面表示该补偿款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财产权益,且离婚夫妻双方也能够认可,也可以予以归还。
法律依据: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在夫妻中间不存在财产转移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权法》规定,财产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对个人和企业财产享有支配、使用、受益和处分权的合法权益。因此,夫妻所共有的财产,其财产权归两者共有,而不是单独所有,这种财产权是两者共同拥有的。
案例分析:
2014年11月,徐某夫妇离婚,女方原先购买房屋土地最初与其父母共同购买,从父母手中购买房屋土地的部分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该案中,法院认定房屋土地为夫妻共同财产,其来源与女方的父母无关,因此女方的父母不具有该房产的任何权利。该案给我们的启示是,夫妻共同财产确认需要考虑其来源,如果与离婚双方的父母无关,父母的财产权则不存在。
预防方法:
对于已婚者,应当在婚前、婚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并坚持公证财产,确保婚姻财产的确定和清晰,避免产生纠纷。对于已有离婚经验的人士,应将此类问题加入到离婚协议之中,为离婚过程做好准备,清晰的协议能够避免产生多余的纠纷和人生的困扰。
总结:
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父母所持有的财产经常引发分歧和纠纷,需要依据我国婚姻法、财产权法等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夫妻离婚财产分配时,应当基于公平、合理原则,考虑夫妻共同财产的总体性,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父母持有的补偿款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归夫妻共同所有。对于离婚双方来说,定期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公证财产,对于婚姻关系的稳定和幸福有着重要的意义。